暂无QQ
张思禄
“卡牛档”,是苗族的一种舞蹈,汉译过来就是“板凳舞”。板凳舞是苗族的一种民间舞蹈。此舞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,一般在正月间比较盛行。
卡牛档的简介
卡牛档是一种名为“板凳舞”的苗族民间舞蹈。其舞蹈的特点是动作和道具都比较简单,但节奏热烈,饶有风趣,参与性强,而且内容健康,易懂易学,四季可跳。舞者少则三五人,多则几十人,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,一般在正月间比较盛行。
卡牛档的传说
相传很久以前,有一年,天空突然象着了火一样,干旱炎热,百花凋谢,五谷不生。原来,清水江的龙太子被望坡老人杀死了,浮在水面,故引起气候反常。于是,人们请来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,分别把十二个蛋、十二支香、十二砣泥巴供奉在天神、龙王前,烧香烧纸,向天神、龙王赔罪,请求给予风调雨顺。但是,整整求了九九八十一天,天神、龙王仍然不肯下一滴雨。人们只好成群结队的去到处呼喊,连呼喊了一个月,天上的姜央听到了呼喊声,连忙求见雷公,请求雷公开恩降雨。雷公不但不理,反把姜央骂了一顿。为了解除百姓苦难,姜央想来想去,砍来竹子做成芦笙,吹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。雷公听到芦笙曲,十分高兴,禁不住拿起两根小板凳,“啪啪”地敲响起来,并且不停地欢跳。雷公的板凳舞又感动了天神、龙王,于是给人类降下雨来。人们兴高采烈,于是也拿板凳跟着雷公跳起舞来,从此板凳舞就在苗族中间流传下来,在贵州黔东南等地区非常普及。
板凳舞是苗族独特的舞蹈,每逢大喜日子,苗家人迎客送客,或主客对饮,都会随手提起木板凳,“啪啪啪”地打响,边打边跳,边唱边舞。
卡牛档的特点
卡牛档和踩鼓舞一样作为苗族的一种民间舞蹈,汉译过来是板凳舞。一般在正月间比较盛行,亲戚好友拜年访客,饮酒之余,微醉之际,主客即跳起板凳舞以助兴。
舞蹈属纯娱乐性,场面壮观,动作大方,节奏热烈,可称为苗族的狂欢舞。还有一种板凳舞,在老人过世之后才能跳。男女用板凳相击发声,跳起欢快的舞。这种舞更为热烈,充分体现出苗族人朴实、粗犷的性格特点。
卡牛档也就是板凳舞,其舞姿既欢快而又诙谐。板凳舞跳到高潮时,有些妇女会相互拥抱,踩着点子,有些则手拿木棍、竹把等物,做出骑马、跳芦笙甚或作爱等姿态。有些妇女还两手高提百摺裙角.向左右的男子煽来煽去,给舞者增添热闹气氛。客人不注意,还被主人在脸上打上紫色“印印”(称“花猫”)。打得越多,则说明主人对客人的情意越深。客人的颈上还往往被主人挂上一串串洁白的玉米花,其景其情,妙趣横生,把整个跳舞场面推向高潮。
卡牛档这种板凳舞受众广泛,而且简单易学,参与性非常高,道具也很简单,一般在表演的时候每人手中都持矮小长凳一条就可以了。卡牛档这种民间舞蹈由于当今的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,它已经受到了非常强的影响,苗寨中的青年人大都出去打工,很少跳了。卡牛档对研究苗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,如果不能很好的保护、传承这一优秀苗族文化,那它将逃脱不了消亡的结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