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科,马关大栗树乡大山深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。如果不是因为制作别有风味的腊科火腿(当地人叫腊科猪脚),也许很少有人知晓有这么一个小山村的存在。
腊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子,周围多为石山,陡峭的山突起兀立,土地不算宽广,气候宜人,海拔1200多米,平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,属于典型的暖热石山区。这样的气候非常适宜火腿的腌制与保存。村里汉、彝杂居,和睦相处,勤劳朴实,热情好客。腊科火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,是腊科人自制自食中逐渐形成的传统特色食品。
图源我爱水彩网
据说,腊科出产火腿与种植三七有关。腊科是马关最早种三七的村子,有过一段“很火”的日子。印证这段历史的是村里保存较完好的几间四合院的建筑。房屋建于民国时期,村里人说当时用的石料、木料都是从外面人背马驮运来的。种植三七成就了当时腊科人的富裕,也在不经意间成就了腊科火腿。当时的山村,山高林密,长时间在山里照看三七,要有易于保存的食品,而制作成火腿保存,应该是最好的方式。随着时光的流逝,世事的变迁,山不转水转,腊科火腿越来越有名气,而一百多年种三七的历史却渐渐被人们淡忘。
每到腊月,山里的小村常常被笼罩在轻润的薄雾中,多了几分宁静、朦胧。年味也在那轻风润雾中散漫开来。这时候,腊科人开始为制作火腿而忙碌起来。制作火腿的方法也别具一格。他们把宰杀好的年猪,卸下四腿,用盐腌制一段时间,成形之后修去不美的部分,然后才在火腿上涂抹配料。配料要涂抹均匀,要涂抹透彻,之后才用天然的香料精心烘烤。经过长年累月的烟熏火烤,渐渐形成了火腿特殊的美味。以前,腊科人只有逢年过节、宴请来客时才舍得食用,平常自己是舍不得吃的。
腊科火腿在选料上依然保持着传统做法,在熏烤工艺上有了更好的改进。直到现在,他们仍然只选用自己饲养的猪制作火腿,即便现在购买火腿的人多起来,多数人家养猪也不过是两三头。只喂本地的野菜、青饲料、玉米,不用配合饲料,选料上保证优质。熏烤,以前是挂在灶头熏烤,现在是每户人家都有专用的烤房熏烤火腿,熏烤的材料自然是山里的柴草,还要选用一些特殊的柴草来熏烤,这样,更能增加火腿的香味。逢多雨潮湿的时节,每天早上都要烧火烘烤一下,使火腿保持干燥、不变味。就这样要烘烤一年以上方才出售。
吃火腿也是很有讲究的。先取下火腿,用清水洗净,然后把火腿放入盛着清水的锅中,锅里的水要淹过火腿为宜,先用大火烧开,然后用小火慢慢地熬,待香味越来越浓的时候,你就忍不住想流口水了。火腿煮熟后,还可以用来炒、蒸、或配以小菜、作料烹食,香味独特、肉质细嫩、营养丰富,飘香四溢、口感宜人。
俗话说,酒香不怕巷子深,而腊科火腿正是这几百年来酿制的、令人难忘的醇香浓厚的“陈酒”!
来源:文化文山·马关
编辑:吴小梅
校对:陈家媛
责任编辑:郭强
主编:刘飞